及氏

历史来源

及[及,读音作jí(ㄐㄧˊ)]

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
  出自黄帝之后,为周文王姬昌后裔。
  春秋时,周文王姬昌之后康叔被封于卫,其后代卫宣公太子居于汲(今河南省汲县,现已改为卫辉市),称太子汲, 其后代支庶子孙遂姓汲氏。后人去掉三点水,改为“及”姓。为黄帝后裔。
  《风俗通》、《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记载一致:“汲氏,卫宣公太子及之后。后居汲,因以为氏。”
  山东汶上县《姬氏志》亦载:“汲姓,系出清河郡,卫宣公太子汲之后居汲,因氏焉。”
  ①路史:及氏,箴姓之分,又,晋大夫以采为氏,望出清河。 ②续通志氏族略:明时有及宦,正德时进士,历户部侍郎。
  第二个渊源:
  源于子姓,出自商朝时期箴氏诸侯国滑方及邑,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商朝时期,有子姓箴氏诸侯国滑方(今河南滑县)。
  周成王元~三年之间(约公元前1063~前1061年),纣王的独生子武庚举兵反周,箴氏滑国参与其中。周公旦率军东征,苦战三年,平息叛乱,灭了箴姓滑方,以其故地封予姬姓亲族。此后,姬姓滑国将其都邑由滑西迁于费邑(今山东费县)。滑国被灭后,改称为汲氏,后有省去“氵”偏旁称及氏者。
  第三个渊源: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及邑,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据史籍《续通志·氏族略》中记载:春秋时期,及邑为姬姓滑国的一个地名,到晋襄公元年(公元前627年),滑国为秦国所灭,晋国则乘乱于同年取其故地为自己的滑邑,及邑则成为了晋国的边境小镇,被封赐予晋大夫,其后裔以封邑名称为姓氏,称及氏。

迁徙分布:
  及氏是一个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一千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七百六十一位。以泊头、清河、任丘为郡望。
  今河北省的石家庄市、衡水市武邑县、泊头市交河镇、任丘县、邢台市宁晋县、廊坊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天津市武清区,北京市的海淀区,辽宁省的沈阳市、抚顺市、西丰县,山东省的青岛市,吉林省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台湾省等地,均有及氏族人分布,以泊头市交河镇及家八里庄最为集中。

家族名人

触 屏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