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氏

历史来源

斥[斥、?,读音作chì(ㄔˋ)]←“斥”的古体字“?”显示不出来者,请安装方正超大汉字集库。

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地名,出自汉朝初期斥丘懿侯唐厉之封地,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古代有“斥丘”一地,春秋时期为翰封邑,春秋末期周敬王二十九年(公元前495年)以后,为晋国属地,战国时期,斥丘地域处于魏、赵两国边界地带,大部分为魏过属地,西部小部分为赵国属地。秦朝时期,斥丘属邯郸郡地。西汉初期为斥丘懿侯的封地,因此不久即以其爵称改置为斥丘县,属冀州魏郡。
  王莽新朝时,曾改斥丘为利丘县,到东汉时期复名为斥丘县,均属冀州魏郡。两晋时期因袭。南北朝时期北魏王朝将斥丘县归属相州魏郡。东魏天平初(公元534年)并入临漳县,属司州魏郡。北齐天保年间(公元550~559年)复置为县,更名为成安县,属司州清都尹。
  唐厉,其先祖唐雎为战国末期魏国的大夫,活了九十多岁,在战国时期颇有名望。唐厉是其裔孙,曾在秦朝为官,迁居沛国(今江苏沛县)。西汉王朝建立后,唐厉为汉军中尉,因有大功,被汉高祖刘邦封为斥丘懿侯,封地即在翰封邑,因唐厉而改称斥丘,即今河北省邯郸市的成安县。
  在唐厉的后裔子孙及侍从后代中,有以先祖的官爵称号为姓氏者,称斥丘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斥氏、丘氏。其中的丘氏在汉武帝引据巨儒董仲舒“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治国思想后,被强令改姓字为“邱”,其“邑耳”挂了两千余年,直到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五四运动及新文化运动的“打倒孔家店”浪潮中,才摘去了沉重的“邑耳”,改“邱”复为“丘”。
  第二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古代军制中的斥侯,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斥侯,亦称斥堠,是秦、汉之际的军制职务,源出战国时期秦、晋两国,相当于前哨部队,或侦察机构。
  在典籍《释名》曰:“五百斛以上还(环)有小屋曰斥候,以视敌进退也。”在典籍《书·禹贡》中注释:“斥侯,五百里侯服。”在史籍《三国志·吴志》也中记载:“常以警疆埸,远斥堠为务。”
  “斥侯”在古代实际上有两种性状:
  ①是一种专门用于侦察敌情瞭望设施,在平原地区有瞭望堡或塔,山地有瞭望台,在水泽地区有瞭望船,相互间距在五里左右,多处于边境线或战役前沿,所谓“斥,度也,境界”,“侯,即候望。”称作斥侯。
  ②是指军旅中主要负责侦察敌情与反侦察的侦察兵或尖兵,在《墨子·号令第七十》中记载:“守入城,先以侯始”,就是指斥侯,即尖兵或侦察兵。
  斥侯多为军队中经验丰富、武艺高强、作战勇敢、机敏灵活的军士担任,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斥侯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斥氏、侯氏。

家族名人

触 屏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