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梧氏

历史来源

苍梧[苍梧,读音作cāng wú(ㄘㄤ ㄨˊ)]

姓氏渊源:
  单一渊源:源于地名,出自古代以苍梧为名之地,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据史籍《淮南子》记载:“苍梧,以地名为氏。有苍梧绕。《孔子家语》作苍梧娆。”
  实际上,自古以来称“苍梧”之地有三:
  江苏之苍梧:
  在典籍《孔子家语·五帝德》中记载孔子的话说:“舜嗣帝五十载,陟方岳,死于苍梧之野而葬焉。”这在典籍《礼记·檀弓上》中也称:“舜葬苍梧之野,盖二妃未之从也。”按明朝文学家何孟春所注:“海州东海县有苍梧山。”
  舜帝到“苍梧之野”去时,两个妃子并没有跟随而行,说明苍梧之野距离舜都并不十分遥远,如果舜帝外行遥远,则二妃肯定是会跟随照顾的。
  明朝时期的海州,即今江苏省连云港市。据屈原《离骚》所言:“朝发轫于苍梧兮,夕吾至乎悬圃。”所说的“悬圃”在昆仑山中,为日落之地,故对应的“苍梧”应该在东方,是为日出之所。从当时楚国都城所处位置相对,显然屈原《离骚》所指的“苍梧”就是在东方的连云港境内之苍梧山。故而东汉学者崔季珪在《述初赋》中也“言郁洲者,故苍梧之山也”。
  郁洲,是苍梧山的别名。唐朝李白有“白云愁色满苍梧”,宋朝苏东坡有“郁郁苍梧海上山”等名诗,说明在连云港境内的苍梧山之名从春秋战国到唐、宋以降一直都在使用,直到明朝中期方改名为云台山,是为千古名山,如今则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湖南之苍梧:
  舜的死因和葬地有许多不同的说法,有说他因为勤于民事而死于野外的,有说因征三苗而死的,有说因去西方教化七戎而死在路上的,有说死于鸣条的(今山西安邑)。按汉朝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说法:“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是为零陵。”
  九嶷山,亦称苍梧山,位于古代零陵郡南部,宁远县境内,属南岭山脉之萌渚岭,纵横两千余里,南接罗浮,北连岳阳,即在今湖南宁远县南,因山有九峰皆相似而称作九嶷。今山上还有一块宋朝时期转刻的东汉蔡邕所撰九嶷山碑文,记述了舜帝葬于此的情况。
  舜帝陵位于舜源峰北麓,陵前有庙,建于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明、清时期累加修葺,现存建筑大多为清朝所建。庙后有碑亭一座,亭内竖有隶书“帝舜有虞氏之陵”的石碑一通。1993年4月,舜帝庙重建工程开工,建筑面积达六万平方米,设计殿宇数座,外以宫墙环绕,气势蔚为壮观,表达了今人的缅祖之情。
  广西之苍梧:
  远古历为百越之地,后为苍梧郡地,泛指古代岭南地区。
  汉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苍梧郡、广信县。今县境曾为汉广信县、猛陵县(唐朝时期改孟陵县)、三国新宁县(后改为宁新县)、晋农城县(后改为遂城县)属地。
  隋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改广信县为苍梧县。以后各朝各代均为州、道、路、府的治所,从此,苍梧便专指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苍梧县境一带地区,亦称梧州。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废县设府,苍梧县并入梧州府。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废府复道,复设苍梧县,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古代居苍梧之地的住民中,有以居地名称为姓氏者,称苍梧氏,后多省文简化为单姓苍氏、梧氏。

家族名人

触 屏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