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氏

历史来源

十姓

  十(拾)[拾,读音作shí(ㄧ)]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广东新会,云南泸水等地有分布。汉族、傈僳族等多个民族有此姓。《姓氏词典》引《新元史》收载,“元有十嵓。”

姓氏渊源:
  单一渊源:源于鲜卑族,出自鲜卑族拓拔部拾贲氏部族,属于以氏族名称汉化为氏。
  拾贲氏,是古代鲜卑族拓拔部中的一个氏族部落,又称是贲氏。
  拾贲氏氏族最早见于南朝宋国的史学家何承天(公元370~447年)所著的《姓苑》,之后又有北齐史学家魏收(公元506~572年)在所著的《魏书·官氏志》中亦记载:“二年,索虏拓跋浚遣伪散骑常侍、镇西将军天水公拾贲敕文率众寇清口,清口戍主振威将军傅干爱率前员外将军周盘龙等击,大破之。”
  在《魏书·官氏志》中所记载的拓跋浚(公元440~465年),即为北魏高宗文成皇帝(公元452~465在位),为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嫡子拓跋晃之嫡子,在位期间年号为兴安(公元452~454年)、兴光(公元454~455年)、太安(公元455~459年)、和平(公元460~465年)。他在乳母常太后保护下于十二岁登基,却始终为常氏阴影困扰。直到他二十岁时常氏去世后,才展现头脚,文治武功,多有建树。在其当政期间,积极恢复佛教,开凿石窟。其性格柔中有刚,善于在错综复杂的朝野纷争中掌握“度”而得之平衡。惜二十五岁即病逝,葬于云中金陵(今内蒙古和林格尔)。
  而拾贲文,就是拓跋浚属下的一员战将,在南朝宋大明二年(北魏太安四年,公元458年)率军突袭宋国的清口(故淮安,今江苏楚州),结果被早已有备的清口守将振威将军傅干爱率前员外将军周盘龙等击退。
  拾贲氏名人在北魏时期多在军旅,随着北魏王朝汉化政策的实施,其姓氏多改为封氏,而后北魏王朝灭亡,其族人多改回拾贲氏。随着历史进程,其族最后多融合于汉族,有取汉字单姓“拾”为姓氏者,称拾氏。再后有简文为十氏者。

迁徙分布:
  今安徽省青阳县、江苏省徐州市九里区、台湾省、天津市等地,均有拾(十)氏族人分布。

家族名人

触 屏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