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氏

历史来源

  出自姬姓。春秋时期,晋国公族大夫逝敖,以封邑“郇”为姓,后去“耳刀”旁,加草字头改为“荀”。逝敖是晋国大夫荀息之子。
  后来,逝敖的季子——荀首,因功被封采邑于“智”(今山西省运城地区永济市西北、蒲州古城东南、临猗县南部一带)。他以采邑“智”为氏。所以,智姓源于荀姓,荀首即为智首,史称智庄子,是智氏始祖。
  “智”,古文也写作“知”字。

智姓源流
  东周春秋时期,晋国公族大夫逝敖,以采邑 (古代诸侯分封给卿大夫的土地,又叫食邑)“郇”为姓,后去“耳刀”旁,加草字头为“荀”。《赵世家》索隐引《世本》云:“逝敖生庄子首”。 在晋景公时期,晋国大将荀首(逝敖三子),因功被分封采邑于“智”(今山西省运城地区永济市北部、临猗县南部、永济市蒲州老城东南一带),他以封邑“智”为氏。
  “智”,古文写作“知”。
  故智姓出自荀姓,荀首即知首(约公元前635年—公元前578年),为智姓始祖,卒谥庄,史称智庄子,从此薪火承传,世代繁衍。

始祖 智首
  史书称荀首(知首),知庄子,生知罃。
  二世祖 智罃(嵤)
  史书称荀罃(知罃)、知武子,生知朔。
  三世祖 智朔
  史书称荀朔(知朔),生知盈。
  四世祖 智盈
  史书称荀盈(知盈)、知悼子,生知栎。
  五世祖 智跞(跞)
  史书称荀跞(知跞)、知文子,生知申、知徐吾。
  六世祖 智申(甲、中)
  史书称荀申(知申)、知宣子,生知宵、知瑶。
  六世祖 智徐吾
  史书称知徐吾,改为“涂”氏。
  六世祖 智果
  史书称知果,别族于太史为“辅”氏。
  七世祖 智宵
  史书称知宵,知申长子,生知国。
  七世祖 智瑶
  史书称荀瑶(知瑶)、知襄子,生知开。
  八世祖 智国
  公元前453年,赵、韩、魏三家分智时,为保护智瑶而亡。
  八世祖 智开
  公元前452年,赵、韩、魏三家分智后,率智姓邑人投奔秦国。

迁徙与分布
  春秋时,智姓郡望在晋国的天水郡、河东郡、陈留郡。
  “三家灭智”,智家军兵败,智伯被杀,祸殃智氏族属,赵、韩、魏瓜分了智家的土地、财产,智氏家族面临着空前灾难。
  智氏部分遗族,不得不举族迁徙,隐姓埋名,远走他乡,祖居今河南省驻马店地区上蔡县。
  智开、智宽:在三家分智后,各率其邑族人投奔秦国,居天水郡。
  智果一支族人,为避祸,由晋国史官改为“辅”姓,迁往他乡。
  为避祸患,部分族人在事前改回荀姓。
  智徐吾(六世祖,智申之弟),晋国涂水大夫,以封邑“涂”为氏,这支族人又得以保全,即延续到现在的涂氏。
  部分族人改为“程”姓,即现在的山西省程姓。 明代洪武年间,根据国家移民需要,部分智姓在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的大槐树镇集中,迁往江淮、河北、河南、山东、东北一带。

家族名人

触 屏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