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有天

纪念馆:www.xettw.com/TT795547239
本馆由[ 毛毛]创建于2024年03月31日

江河之子----忆张有天总工

发布时间:2019-08-28 20:49:54      发布人: 孝行天下

陈祖煜

 

      1982年调到水科院工作,我就在南院计算机房认识了张有天同志。他大我10岁。在机房里他应该是年龄最大的。也就是说,老张是同一代中少有的亲自编程序的科技工作者。他当时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是关于边界元的理论和分析方法。这是一个全新的学科。他敏锐地抓住了这个学术领域,并很快出版了一本专著。这个启蒙读物将很多读者领入边界元,使得这一个新方法很快在岩土界推广。这样的工作,对于一个年过五旬的学者实属不易。我当时就十分的钦佩他。

 

      80年代后半期,我们国家水利水电建设逐渐进入高潮。我们也有了较多的机会在工作中交流。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关于三峡的重点项目中,我们共同参加了高边坡稳定方面的基础研究。此时他又孜孜不倦地开始阅读分形理论的文献,并用于解决工程问题。众所周知,这是一个高深的数学分支,在描述岩石结构面的粗糙特性方面具有突破性的利用价值。同时,他又开始涉足岩体结构面三维网络领域以解决节理岩体三维渗流模拟问题。他在学术领域不畏艰难、奋力探索的精神实在是我们这些年轻人难以企及的。

 

    张总长期在工程设计和施工单位工作,他对解决实际工程难题更具有强烈的兴趣。他在三峡高边坡渗流稳定方面开展的非常深入的研究成果,在自然科学基金结题时得到很高的评价。2003年三峡工程进入135m高程初期蓄水工程验收阶段,他作为船闸工程专家组副组长,组织了有关岩土工程方面的所有重大技术问题的评审。我作为专家组成员亲眼目睹了他这个身材超过一米八的高个子在廊道中爬上爬下辛勤工作的情景。

 

    上世纪90年代末,他又担任小浪底工程技术委员会的委员。从此,每年数次前往现场。后来水利部又将小浪底工程竣工验收工作交给了水规总院和水科院。他做为水科院副总工程师,成为组织领导这一验收工作的主要负责人。验收期间小浪底大坝和左岸边坡又出现渗流量较大的现象。他和其他专家一起反复阅读相关资料,仔细研究产生的原因和可能包含的风险,最终得出了渗流通过岩体裂隙不影响大坝和枢纽安全的结论,使验收工作顺利通过。这10年小浪底水库始终安全运行,渗流量已明显减少,证明验收专家组当年做出的结论是正确的。

 

   水科院自从获得了水利水电工程安全鉴定资质以后,曾经承当过宝珠寺、东风、大朝山、天生桥一级这样的大型水电工程的安检工作,这是和水科院拥有像张有天那样的老一辈具有丰富工程经验和基础理论的专家分不开的。对比今天水科院所开展的安检的工程的规模,就可以看到水科院这些人才资源多么重要。

 

   我知道张总一生坎坷。有一次和年轻人在一起的时候,我提起自己大学毕业后在农场劳动,我的工作是掏厕所,当时感到很委屈。张总告诉我他有和我相同的经历,57年被打成右派时候他被发配到东北劳动,冰天雪地中拿着铁镐砸厕所的池子。他在吉林水利工地及设计院度过20年,吃过的苦头是可以想象的。

 

   今年9月我去长春开会,碰到了吉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的老同志,他们还向我提到了张总。事过了30年,那里的人还在怀念他,足可以看到他的为人和为吉林省水利所做出的贡献。

 

   由于长期辛勤工作,张总得了较严重的失眠症。我能够感受到他的痛苦,加之他在学术发展中遭遇到的一些不平之事,使他在晚年有心力交瘁之感。预感到自己的有生之年已经不长时,他又拼全力完成了两本专著。不无遗憾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张总的骨灰最后洒在三峡。他晚年为三峡付出许多,如今长眠于斯,朝夕与之相伴,我想这应该也是他的心愿。

 

   张有天同志是我见到的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优秀代表,是我们年轻人学习的榜样。在他逝世10周年之际,谨以此短文遥寄我对他深深的怀念。

 

 

20161224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